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覽青 上海報道
亞運會已正式進入5天倒計時。
15年前,2008年奧運會成為我國銀行卡外卡收單業務市場的發展契機,15年后,中國早已步入移動支付時代,而銀行卡依然是境外用戶的主要支付手段。為完善境外用戶來華支付服務,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,近期微信支付、支付寶、銀聯云閃付紛紛出臺相關措施便利境外用戶支付體驗,多家第三方支付也公告升級智能POS終端,新增取得Visa、MasterCard等機構的收單會員資質。
當外卡支付市場重燃戰火,不僅是產業鏈上下游迎來新機遇,在資深行業研究人士眼中,更是我國支付結算體系話語權的進一步提升。
多方升級外卡支付服務
今年以來,C端支付產業鏈各個方面都陸續宣布升級國際銀行卡用戶服務。
一般來說,我國C端支付產業鏈包括發卡銀行、清算機構、C端賬戶側的數字錢包以及B端商戶側的收單機構,境外用戶來華支付主要涉及數字錢包和POS機收單兩個方面。
移動支付市場最大的兩家數字錢包——微信支付與支付寶幾乎同時公告服務升級。個人用戶可以通過數字錢包綁定多張銀行卡,通過手機APP進行移動支付。
7月20日,微信支付公告表示,境外用戶使用微信支付綁定外卡后,可支持在中國境內包括餐飲、交通、酒旅、商超等領域的絕大部分商戶使用移動支付。同時,外卡用戶也已支持掃碼與被掃碼、小程序支付、免密代扣、App內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。
次日,螞蟻集團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,作為杭州亞運會官方支付合作伙伴,支付寶已經完成對境外用戶在中國使用移動支付的服務支持。來自全球的運動員、游客,可以在全國使用支付寶享受購物、打車、坐地鐵、游覽景區等各種便捷服務。
在宣布服務升級的一個月后,支付寶在2023合作伙伴大會上宣布,推出支付寶國際版,面向境外游客進一步優化支付全流程體驗,陸續增加國內城市的更多服務功能。境外用戶通過下載注冊支付寶進入國際版,可綁定Visa、MasterCard、Diners Club、Discover、JCB等,除了線下線上消費,支付寶國際版還提供翻譯和匯率換算等工具,支持多語種客服。
作為全球三大卡組織之一,中國銀聯在今年9月發布公告表示,為做好金融服務,全面改造當地數萬臺ATM機、POS機等機具,優化了銀聯外卡的用卡環境。針對未持有銀聯卡的境外人士,中國銀聯還聯合中國建設銀行、上海銀行、杭州銀行推出“旅行通卡”產品。境外人士在入境后可憑借護照等證件,在云閃付APP內線上申領、充值旅行通卡,隨后可在境內廣泛的銀聯線上、線下受理網絡內使用云閃付APP掃碼及線上支付功能。
收單機構方面,隨著跨境游的復蘇,外卡收單業務規模正在回升。
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,去年11月,羅湖與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共同簽署《共建“深港消費金融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”合作備忘錄》,提到聚焦便利粵港澳居民跨境支付,探索率先在羅湖進一步擴大外卡POS機境內適用范圍,例如在接待境外旅客的轄區酒店或大型商圈,可以直接使用POS機接受境外卡支付結算。
拉卡拉在2023年半年度報告中提到,公司已實現全球五大國際卡組織交易通道直聯,今年3月,公司外卡線下收單交易規?;謴驮鲩L,已創下歷史最高水平,美國運通人民幣收單交易規模較去年同期增長近40%。
外卡支付變遷史:從“走出去”到“走進來”
在境內使用外卡支付結算并不是新鮮事,事實上,每一次大型國際賽事,都是對外卡支付結算的一次“試煉”。
董崢是中國信用卡市場發展史親歷者與研究者,他在1994年就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張信用卡,從事信用卡研究超過20年。
“一直以來,出于金融結算風險安全的考量,外卡支付都面臨強監管?!倍瓖樃嬖V記者,全球五大卡組織,至今只有美國運通進入中國,與連連數科在2017年共同成立合資企業運通(杭州)技術服務有限公司,負責美國運通品牌卡在中國境內的線上線下支付交易清算,但其他卡組織發行的卡片沒有直聯的結算通道。
“在很長一段時間,在全球盜刷風險都是信用卡行業的一大問題,各國對信用卡安全識別非常重視,而外卡收單業務的監管就更加嚴苛?!倍瓖樚岬?,而Visa、MasterCard、中國銀聯等等卡組織成立,實現了銀行卡的跨行、跨地區的互聯互通,加強了風險防范作用。
據記者了解,在2008年奧運會舉辦前,央行曾召開多次奧運支付環境建設相關會議,一方面升級外卡收單POS終端、ATM終端改造,而更重要的是,推進EMV(芯片卡)遷移來防范外卡盜刷風險,保障奧運支付安全。
然而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移動支付的崛起使得中國的支付行業快速略過“卡片時代”,進入“無現金時代”。
平安證券發布的支付行業相關研報顯示,2022年我國線上支付市場中,數字錢包占據了80%左右的市場份額,借記卡與信用卡為主的銀行卡交易市場份額僅占10%,即使到線下支付市場,數字錢包的市場份額也達到50%以上,其中,支付寶與騰訊財付通兩家占據了超過90%的數字錢包市場份額。
但是境外用戶的使用習慣截然不同。
2022年,歐洲央行曾發布對歐元區消費者支付習慣的調查報告顯示,線下購物消費時,現金消費占比為59%,銀行卡支付占比34%,增長了9%,其余支付方式占比為7%。根據蓋洛普的調查,全美有13%的消費者只使用現金或主要使用現金作為支付手段,49%的人主要使用電子支付方式,包括信用卡、借記卡、智能手機、支票等。
“全球用戶的支付習慣差異本身就很大?!敝Ц秾殗H版產品負責人金瑤瑤告訴記者,有的國家地區習慣現金,有的習慣于刷卡或使用本國的移動支付APP,而中國移動支付高速發展多年,整個商業和生活場景都形成了掃碼習慣。
“以前外卡POS機收單也可以使用,但僅限于外國人聚集的部分高端場所?!倍瓖樝蛴浾呋貞浀?,但微信與支付寶突破了支付的邊界,移動支付使得支付市場得以下沉覆蓋中小商戶,外卡支付業務也亟需隨之做出改變。
記者了解到,目前市場份額較高的數字錢包都已開通外卡的綁定,但在基礎設施方面,并不是所有POS機和ATM終端都支持外卡支付結算,而掃碼支付方式也需要支付寶與微信支付的支持。
這才有了如今巨頭們的服務升級。
“以前我們都說出去用Visa、MasterCard,以后為什么外卡用戶不能用中國的銀聯卡?”
董崢提到,在本次銀聯升級的相關服務中,有一個容易被市場忽略的點在于,境外人士可以持有其名下的銀聯卡,在中國境內2500萬商戶實現無障礙消費,也可以在境內88萬余臺ATM機支取現金支付日常所需。
事實上,2022年中國銀聯借記卡的全球交易份額已經超過Visa,達到40.03%,而Visa的這一份額為38.78%,2022年美國支付系統的Visa銀行卡交易額為141.09億美元,而中國銀聯支付系統的銀行卡交易額為162.27億美元。
董崢表示,從伴隨國人“走出去”到帶著境外友人“走進來”,通過亞運會等場景對外強調銀聯外卡在國內的通用,“從根本上來看是擴大了中國卡組織的影響力,提升中國支付結算體系話語權?!?/p>